文/ 翱翔暨多樣的風景 樂齡學員 簡麗玲
🌸樂齡回溯生命之流,探討不同階段生命任務
謝謝嘉容老師活潑生動的肢體暖身和輪流帶領,拓展樂齡的身體機能,讓我們整個人身心更加開放和自在。在早上和內心真實接觸並且帶出內在豐富資源的基礎上,我們深入探討此生各階段的生命任務,我看到了不同世代有各自的挑戰,但我們都是如此地奮力向前,令人動容!
我們樂齡的生命任務是什麼呢?要如何達成呢? 此刻這個課題來到了面前,我開始有了直面的勇氣,不再迴避。
🌸活化肢體機能,看見受限中如何尋求有創意的突破
第二天的下午換由嘉容老師帶領,課程就從活動身體來開啟,如果說早上是文場,那麼下午就可以說是武場(我自己覺得啦!),我們練習四肢四點貼地移動,一方面活動身體,一方面在受限中尋求有創意的突破,過程中大家各自發揮,或柔軟自如,或僵硬困惑,但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往前,也都到達了目的地,值得為自己掌聲鼓勵!
🌸游向生命之流
接下來是老師戲稱熱帶魚群帶領的活動,讓大家習慣自然的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我們從一群到兩群,從亂游一通到慢慢掌握節奏,當大家突然轉過來看著自己的時候,還是會有一瞬間的慌亂空白,魚群游到最後,來到展現人生各階段的動作,之後我們停下來小組討論輪流帶領人生各階段的感受想法,年輕的族群覺得人生中尚未經歷過的不容易去展現,樂齡的族群則是已經對童年記憶模糊,相同的是大家的童年都有很多玩樂的回憶,不同的是樂齡組大多是一群街坊鄰居孩子玩在一起,年輕組則是較多各自在家裡玩,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回憶,蠻有意思的。
🌸展現不同階段的生命任務
順著前面對人生各階段的回憶或想像的討論,接下來我們依年齡分成三組,分別討論並演出「自己完成的生命任務」。六十歲組呈現的是其中一位同學與眾不同、歷經跌宕起伏,最終閃閃發亮展現大愛的故事。五十歲組呈現彼此非常類似的生命經驗,完成幾乎一樣的生命任務的故事,故事停在不知如何才能照顧好失智父母親的畫面中。二、三十歲組又是另一種很不同的展現風格,一開始從門外很突然地被推進來的畫面,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呈現出對生命任務,或許可以說是對生命意義的探索,是這個階段內在的核心重點,也可以感覺到二、三十歲組對未來何去何從的生存焦慮和掙扎。
.
🌸不同生命任務的展現激盪出火花
在每一組演出之後,老師請觀眾 (其他成員)以一個身體姿勢、一句話,回應、回演你看到的演出者呈現了哪些生命任務?讓你印象深刻或是很有感受的…?,讓演出者和觀眾能夠互相同理、產生共鳴,從中都能有深度的學習。
最後的全體討論,老師從五六十歲兩組和二三十歲組很不同的呈現談起,我自己覺得五六十歲組常常是以完成社會主流價值期待我們扮演的角色就是完成生命任務,有人覺得此生已心滿意足,有人即使不喜歡也會努力去完成,內心有時會浮現一些委屈和遺憾。而二三十歲組會問為什麼?會去思索自己是誰?我想要什麼?因此,也會在符合主流社會價值和回應內心召喚做自己之間徬徨。我了解到,不同世代有不同的挑戰。
🌸提供另一種人生任務參考架構,拓展視野
接下來,鏡澄老師和嘉容老師輪流跟大家介紹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八階段,人生除了社會主流價值認為的各階段要完成的生命任務之外,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認為人活在這個社會,需要和他人互動,他把人的一生劃分為八個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每個階段和身邊的重要他人互動均有衝突的危機存在,而所謂的成長,便是克服這些衝突的過程。我認為這也可以說是該階段的重要生命任務。我覺得這樣的理論架構,提供一個可以跨越世代差異的共同語言,也拓展了我們的視野和觀點。
在傾盆暴雨之後涼爽的傍晚,微暗的天色中,我們帶著身體疲累但心靈富足的狀態,互道再見!期待下周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