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劇」(aqua round assembly drama)為編導張嘉容結合戲劇治療、表演藝術及社會參與式藝術理論與工作方法發展出的戲劇演出類型,融合「參與式劇場」、「沉浸式戲劇」、「療癒系劇場」,以及各種戲劇治療和表演藝術、社會參與式藝術理論影響,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匯流後發展出的戲劇演出類型,2020年以前命名為「紀實互動劇場」,2020年之後命名為「水面劇」(aqua round assembly drama)。
張嘉容從2012年以來即致力於「水面劇」的創作,也在2019年因「水面劇」《歐菲斯星球》獲得第15屆文化部文馨獎「年度創意獎」,2023-2024年的《翩翩》、《生命之河》2.0,是她在「水面劇」此類型上繼續創新的作品。
張嘉容解釋:「『水面劇』(Aqua Round Assembly Drama)融合劇本、儀式、論壇、觀眾參與等多元形式,除了呈現詩意專業、張力十足的劇情演出之外,也創造一個讓觀眾不僅是旁觀者同時還是表演者的舞台。參加者有機會被邀請上台,用肢體或語言創意表達,甚至扮演劇中角色,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方案。」
「『水面劇』工作方法結合戲劇治療與戲劇創作方法及社會參與式藝術,帶領參與者從團體到演出,創作以真人真事為出發點,暴露的是成員現在仍困擾的事,會輕易地觸動情緒。演出內容通常是在療癒過程中已處理完的問題和領悟,成員與導演一起把個人素材轉化為劇場呈現,透過創意過程以及最後的演出製作進行更深層的探索。」
「水面劇」核心精神:運用「水面劇」(aqua round assembly drama)」創作方法,結合戲劇治療與社會學的「角色理論」來創作, 轉動角色,轉變角色。運用療癒系劇場(therapeutic Theatre),帶領從團體到演出,最後做 一劇場展演。
美國戲劇家蕾妮.伊姆娜(Renee Emunah) 指出:療癒系劇場指的是一群有相似議題的人們,或者被認為是同一個「特殊」通常被邊緣化群體人們的表演。這些表演通常由戲劇治療師或 戲劇藝術家指導,故事並不一定取材於當事人的現實生活。有些表演間接或隱喻地表達了對整個 群體的關注,表演給人一種創造性的掌控和成就感,甚至是勝利。
戲劇將展現演員的自我矛盾和個人奮鬥,既是演員和導演的藝術努力和成就,同時也是對演員和觀眾的療癒,觀眾也往往會感到被表演者的個人奮鬥所感動。
『水面劇』戲劇療癒技術」透過正念、舞蹈、戲劇、音樂、繪畫、心理諮商等技巧,包括:動態正念、信任、放鬆、觀察、情感表達、表達與溝通、構思故事與表演、團體互動、性格與角色發展、集體創意、給予與收穫、回饋與慶祝、戲劇性儀式、肢體、自我探索、象徵和隱喻、儀式、文本創作等,促進個人和群體的健康幸福。
「水面劇」以戲劇綜合藝術為核心,結合東西方的修養方法和心理諮商理論及技巧,透過各種戲劇藝術策略,服務於人的身心健康、群我關係、生命圓滿。